橋梁是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部分,橋梁科技是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支撐力量。當前,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減弱、橋梁工程對跨越能力要求的持續提升,以及日趨嚴峻的碳減排形勢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,如何實現橋梁建造效率、質量、效益和生態保護的協同統一,成為業界人士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。推進橋梁智能建造與綠色建造正是解題的核心路徑。橋梁智能與綠色建造全國重點實驗室、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將于2025年11月在武漢舉辦第二屆橋梁智能與綠色建造學術會議,會議主題為“智能建造、綠色發展”。大會旨在匯聚行業智慧,共探發展路徑,推動產業間高效聯動,優勢互補,以協同發展激發產業整體活力與核心競爭力,賦能橋梁產業高質量發展。會議人員規模300人。現誠邀橋梁工程、人工智能及相關領域科學家、專家學者、創新企業家及科技工作者參加。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:
? ??
一、會議時間、地點
時間:2025年11月28-30日
11月28日 9:00—21:00代表報到
11月29日 全天——開幕式暨主旨報告會
11月30日 上午——主題論壇(智能建造、綠色建造等)
11月30日 下午—— 橋梁博物館、在建橋梁項目參觀??
地點:湖北武漢
? ?
二、組織機構
主辦單位
橋梁智能與綠色建造全國重點實驗室
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
承辦單位
中鐵大橋局武漢橋梁傳媒有限公司?
????
三、大會組委
大會主席:秦順全、高宗余
學術委員會
主席:聶建國
副主席:丁烈云、秦順全、張喜剛、杜修力、高宗余、劉加平、李惠
委員(按姓氏筆畫排序):王平、毛偉琦、李永樂、李忠獻、肖海珠、張世飚、張敏、陳良江、周功建、周建庭、駱漢賓、黃燕慶、
? ? ? ? ? ? ? ? 蒲黔輝、潘東發
組織委員會
主任:周功建
副主任:梅大鵬、鐘繼衛、李永樂、代皓、黃曉航、傅林海
委員(按姓氏筆畫排序):劉蕓欣、喬柳、李佳、楊明芳、張明金、張耿、苑仁安、廖菲、霍學晉、魏凱
? ?
四、主旨報告會
主旨報告會采取專家邀請制,擬邀請知名專家、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及相關前沿、熱點問題作特邀報告。
? ? ?
五、主題論壇
主題論壇設智能建造、綠色建造等論壇,以專家報告形式開展。論壇采取“專家邀請”和“自由申請”相結合的方式。
現面向相關領域專家開放報告報名通道,誠邀具備深厚學術造詣,具有創新性研究成果或獨特學術見解者在論壇上作報告。其中,切合論壇主題,且已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,或主持、參與重要科研項目者將優先安排報告。
報告申請二維碼:
報告申請截止時間:2025年9月20日
? ? ? ? ??
六、大會秘書處
中鐵大橋局武漢橋梁傳媒有限公司
會議聯系人:秦夷丹??????? 聯系電話: 18771921403
參展聯系人:左雨蒙??????? 聯系電話: 18071738667
橋梁智能與綠色建造全國重點實驗室網址:
https://bridge.swjtu.edu.cn/
? ? ?
七、往期回顧
第一屆橋梁智能與綠色建造學術會議回顧
第一屆橋梁智能與綠色建造學術會議于2024年在成都成功舉辦。大會在促進橋梁科技交流與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,并在國內外橋梁領域產生了廣泛影響。
舉辦地點:成都
參會嘉賓:40位國家兩院院士及外籍院士、500余名行業知名專家出席大會,參會人數近千人。
大會現場1
大會現場2
△大會現場
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川主持大會
△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川主持大會
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楊丹致辭
△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楊丹致辭
中國工程院土木、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主任聶建國院士致辭
△中國工程院土木、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主任聶建國院士致辭
西南交通大學校長閆學東致辭
△西南交通大學校長閆學東致辭
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宗余
△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宗余
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李國良
△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李國良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作線上報告
△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作線上報告
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
△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
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
△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
? ? ?
微信
上一篇:
下一篇: